一二看书网 > 异界西游之岛主传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阴差阳错的识破

第一百二十三章 阴差阳错的识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尽神器

一二看书网 www.12kanshu.com,最快更新异界西游之岛主传最新章节!

    因果鼠的突然偷袭,被那一道屏障,给挤出了这洞口,不禁惊呼道:“是谁?”

    因果鼠转头一看,只见那人,站立于月光之下,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用西游记中的原话,那就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来人,就是一脸气定神闲的表情,像是早就知道这因果鼠,今天晚上回来似的。因果鼠,看到此景,知道,是惊动了这山的主人了,而这主人,好像与这“六耳猕猴”的关系不浅,是要庇护这“六耳猕猴”。看来,今日是不能善了了,可是这来人,法力是远远在那因果鼠之上,因为这人,躲在暗处跟随着这因果鼠,可是这因果鼠,却是一无所知。

    看来,这因果鼠,此劫是难逃了。而这因果鼠,也是没有放弃抵抗,拱起腰来,一副蓄势待发,想要搏命的姿态。

    “且慢。”那个道人开口了。

    因果鼠,看他也开口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打不过,所以,因果鼠暂时放下了争斗之心,说道:“你,有何指教?”

    道人,见这小老鼠搭茬,说道:“这位道友,是为我这位劣徒而来,这些天来,一直在我的道场,踩点,就是为了今天?”

    因果鼠一听,心一惊,原来,这些天来,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做的那些事情,竟然,都被这老道,收入眼中了,这老道的修为深不可测啊!索性这因果鼠破罐子破摔,说道:“我因果鼠,明人不做暗事,我就说明了,今天,我就是为他而来!”

    老道心想:“原来是因果鼠啊!”,接着,说道:“这劣徒,是与阁下有何纠葛,这阁下是要行此偷鸡摸狗之事?”

    因果鼠说道:“没有纠葛。”

    老道问道:“有仇?”

    因果鼠说道:“没有。”

    老道问道:“有怨?”

    因果鼠说道:“并无。”

    这老道纳闷了,说道:“这竟然,阁下,和我这劣徒,并无瓜葛,又无仇无怨,今天,阁下为何,还要来此,找我徒弟的麻烦?”(这两人,在这洞外对峙,而“六耳猕猴”还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在这洞里面,酣眠。应该,是那屏障太厚了吧!)

    因果鼠,说道:“因为,一个任务。”

    这道人,笑道:“这道友说笑了,我这劣徒,刚刚修炼不久,还未入世,根本达不到下达任务的标准,这道友,是搞错了吧!”

    这次轮到因果鼠纳闷了,说道:“你的徒弟,不是六耳猕猴?”

    这道人,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这小老鼠,也是可笑,我,这劣徒,我取名为孙悟空,实乃灵明石猴啊!……”

    这因果鼠纳闷道:“灵明石猴,什么灵明石猴啊!”

    这老道,是说道:“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吧!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这因果鼠,马上问道:“敢问是那四猴?”

    这老道说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这里,我是摘抄了西游记中真悟空和假悟空到这如来佛祖面前辨别真伪时,这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的对话。没有别的意思,可不是为了凑字数。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我上文写的那个老道是谁了吧!

    没错,就是菩提老祖。而我也曾经说道过,这菩提老祖,就是那如来佛祖。我现在,将同样的话,提前了这么多年,从两个人口中说出。这也就印证了我的观点,那菩提老祖,就是这如来佛祖。

    这混世四猴,可是连那观音菩萨,也不知的存在啊!可是只有如来知道,现在,同样的话,还从了菩提老祖的口中说出,这不就印证了我的观点嘛!原谅我的小心机吧!

    这孙悟空,不管是不是他徒弟,只要是事关取经大计,这菩提老祖(如来佛祖),一定会跳出来,护这孙悟空的。看来,这佛教的西天取经除魔的计划,已经是实施起来了。

    )

    “原来如此啊!若不是道友出手,我差点就误伤了道友的贵徒了。多谢,道友,解我疑惑,请受小的一拜。”因果鼠说着,就跪了下来,没有一点防御的架势,接着说道:“今日发生之事,小的,认打认罚,请上人责罚,……”

    菩提老祖,却是是没有一点动手的意思,说道:“你是因果鼠,是因果一族的?”

    “小的,不敢胡言,我确实是因果一族的!”因果鼠说道。

    “没想到啊,天意,天意啊!当年,因果树的覆灭,没想到,还有幸存者啊!”菩提老祖感慨了起来。

    “上人,是和因果树有旧?”因果鼠试探性的问道。

    “是的,不过,你也不要多问了。”菩提老祖说道。

    “是得。”因果鼠应承道。

    “对了,你这次,是要完成什么任务的呢?”菩提老祖说道。

    “是那鸿钧老祖颁布的捕捉这六耳猕猴的任务,……”因果鼠不敢隐瞒,说道。

    “可是这六耳猕猴,可是,实难搜寻的呀!”菩提老祖说道。

    “是的,小的,也是吃过苦头的。”因果鼠不好意思的说道。

    “好的,听我一言,这任务还是放弃吧!”这菩提老祖说道。

    “为什么?……好吧!”因果鼠,还是无可奈何的答应了。

    “对了,你若是完成任务后,想要这鸿钧老祖,为你,亲手做一件什么事啊!?”菩提老祖说道。

    “这复活因果树,恐怕是鸿钧老祖,亲自出手,也是几率渺茫的,我是不敢奢望的。我只求,这鸿钧老祖,能够找到因果树的精神碎片,……”因果树伤心的说道。

    菩提老祖一听,也有些感概,对因果鼠说道:“念你是一片苦心,为那因果树。我看在与因果树的往日情分上,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我就不与你多做计较了,不过,日后,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因果鼠,连忙在地上磕起了头,边磕头边说道:“多谢上人,饶命之恩,多谢上人,饶命之恩,……”

    菩提老祖,也是没有在意,说道:“你,去吧!”

    因果鼠一听,知道这菩提老祖是下了逐客令了,说道:“还不知上人的称号,我一定在家中为上人立一个长生牌,……”

    菩提老祖笑道:“你有这份心,就不错了,我乃菩提老祖是也,退下吧!”

    “是!”知道了菩提老祖的称号,这因果鼠,也是速速的化为一道闪电,离开了这洞口。

    这菩提老祖,在这洞口,却仍是放不下心来似的,一直站立着。过了许久,才说道:“这千年的取经大计,今日差点,就出了纰漏了啊!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而为呢?……待我施法一番,……”

    “天地无极,追流溯源,……”

    而这因果鼠,这离开了洞口之后,也是没有立刻离开方寸山,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啊!所以,第二天,他还是返回了斜月三星洞,不过,这次,他是化身为一只普通的小老鼠,与那孙悟空,一来二去,就厮混在了一起。(菩提老祖,肯定是知道了这因果鼠的小伎俩,但是,也没有戳破,也不想要带来更多的麻烦。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这因果鼠放弃,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打消他的念头了,只有,在他自己,确认了之后,才能够死了这条心。)

    不过,经过了半年的观察,这因果鼠,终于是确定这孙悟空是不是灵明石猴不知道,但是肯定不是那鸿钧老祖任务中提到的那个六耳猕猴。所以,他也是准备离去了。

    直到有一天,这孙悟空,在菩提老祖的讲课上,突然,就手舞足蹈,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这被师傅责骂的,打了三下脑袋。这不止是他们的师兄弟,有些着急。而这因果鼠,在外面看着,也是暗暗,为这孙悟空着急啊!难道,我还没走,这孙悟空,是要先我一步的被赶出师门,离开这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嘛!

    可是为什么,这孙悟空,是一点失落的神气之色都没有,反而是有些暗暗窃喜的味道。

    预知后事如何,就是耳熟能详的菩提老祖,三更授艺孙悟空的情节,但是,此中,有是引出了不少的故事。且看下回。

    (其实啊!这菩提祖师的原型应该就是那五祖弘忍大师菩提祖师。

    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足足有弟子五百余人(和菩提老祖差不多,“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都可以算是桃李满天下了),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而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是很想继承师傅的衣钵,学会师傅的真本领的,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却是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这可真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什么此地无银三百两,这神秀想要继承衣钵的功利心,实在,是太重了,一点也不像个修禅的僧人。)

    所以当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高低上下,从这首偈子中,立判。)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

    这弘忍和这菩提老祖,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道成就赶走了弟子。这还不明显嘛!)

    (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是公认的道教创始人,即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祖、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经记载,道祖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祖常常分身降世,传教度人,弘扬道法。

    著有震古烁今的道教祖经--《道德经》五千余言。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创始者--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左位,手执蒲扇。相传老君居住在太清圣境。《西游记》中,老君居“离恨天兜率宫”;《封神榜》中,则是“大罗天玄都洞八景宫”。

    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无数,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许多道教祖师都自称得到老君显灵的启示与教诲,如汉朝的张道陵、南北朝的寇谦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老君为其始祖。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神化格,道教奉为教祖。

    据《史记》载,老子曾为中国周代守藏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秦汉之际,黄老道德家推崇黄帝老子为先王圣哲,与儒家之尧舜周孔相仿。汉初关于老子的传言不一,司马迁作《史记》已不能确指。此后因黄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渐神化,东汉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法式祀老子。

    延熹八年(165),边韶作《老子铭》说:“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因为有这种社会传言作背景,五斗米道经书《老子想尔注》乃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时,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则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传七部经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是《三皇经》,老君所说《道德经》是太玄部首经。唐太宗时焚禁《三皇经》,以《道德经》代之。高宗、玄宗又先后为老子加封尊号,推为宗室远祖,并建太清宫专奉老子,仪规同于朝廷,而实为宗室祖庙,太上老君遂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东汉以后,老子化身故事很多,宋元时道士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集成其说。

    《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在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最为广为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要算是《道德经》。《道德经》中所说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意思虽然比较难明白,但我们可以说“道”的意思是“自然”。

    道家认为,个人不应该反对“道”,而是要顺从于“道”,按“道”行事。争权夺利是荒唐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道”是不败的,人应该顺其道而行。道家认为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请愿地向低处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却是不可摧毁的。反之,最坚硬的石头也有被水击破的那一天。对于个人,朴素和自然是值得赞扬的。暴力应该被避免,人应当清心寡欲。人不应该改变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对于政府,无为而治政策是最聪明的方针。通过更繁复的法制或是强制实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税赋和战争都和道家的哲学精神相违背。《道德经》的影响巨大。这本书的篇幅很短,中文不到6000字,但其思想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在中国,虽然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哲学的主流,不过儒家的哲学中吸收了道家的很多思想,儒家还是很尊重道家思想的。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是三大超级神中的一位。老君的信仰,始于东汉。东汉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设天师道,尊为老子为太上老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谓其生于无始之时,无因而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

    )折叠西出函谷关

    春秋末年,老子驾一条青牛,拖一架木板车,向函谷关而去。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的真仙,就强留老子住了几天,并召来一些同事,共同聆听老子给他们讲经说道。老子盛情难却,还给尹喜留下了五千余字的“天书”,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CD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向佛门弟子们传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还留有一首诗:西出函关佛事拜,东来鲁国圣人参。

    折叠老子演化说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在中国信仰里,由历史名人而蜕化成的神明,最负盛名的要算这位太上老君了。单凭他的名头之大及地位之尊就可以证明:太上老君是中国道教最高神明之一,是三位超级神明中的一位;而它的人间形态老子是先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庄学派的开创人,被奉之为道教的鼻祖。自然,历史人物的老子要“普通”,太上老君是得道后的神。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他著有五千字的《老子》,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西汉伊始,道家学派黄老学派大兴,老子和黄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汉人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代宫廷开始出现祭祀黄老场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亦说老子是道的化身。

    东汉张陵继承老西汉的黄老道学,创立了五斗米道的教团,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老子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的最高的神,之后由于一气化三清降为成熟教团中三清的第三位。

    由老子演变而来的太上老君地位虽然不及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但是仍受到非常高的敬奉,各地都有宫观奉祀。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他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北魏前称: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元末,化刘氏伯温顺天意助定朱氏江山。至民国初,与江西武功山,顺民意点化毛氏泽东以立新国。降8341,以应天数。

    太上老君,屡世为王者之师。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托孕于玄妙玉女,经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纪传说:周武王时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太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前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

    后汉明帝元和二年,老君下降,授于吉真人一百八十戒。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录;再降赐《太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北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赐符录七十卷。太武帝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唐高宗龙朔二年,帝祠老君。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故截止于宋。道教徒相信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这是不可动摇的信仰,否则你就不是道教弟子,老子之徒。

    太上心印经

    太上智光烛照太虚独此真阳永劫长存手不妄动足不轻行目不外视耳不他听

    口绝闲言心无妄想自朝至暮洗心涤虑无牵无挂更远累害制外养中退藏于密

    惟慎幽独时时内观刻刻返照不离方寸惺惺常存守之不败寂而长照照而常寂

    绵绵密密不二不息对境无心遇物不染常应常静无文无武动观自在静养中和

    精神内蕴怡养谷神积至久久诚至明生了了常明如如自在纯乎以正默默合天

    道教认为:心躁动不安之时,持念一〇八遍,可定心。亦可分二次持念,第一次七十二遍,第二次三十六遍。

    折叠老君神咒

    太上老君普在万芳道无不应三界之内六合之中顺之者吉逆之者凶

    敕命一到雷霆随行弟子有难幸愿汝偕逢凶化吉化殃为祥急急如律令

    折叠太上清心咒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长生吉祥如意咒

    太上老君慈恩福俱过往去化共赴龙华

    急急如律令

    折叠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第十一章~第八十一章请继续参考具体典籍。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西出函关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就挽留老子留下,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给后世留下著作。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CD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向佛门弟子们传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还留有一首诗:

    西出函关佛事拜,东来鲁国圣人参。

    化胡为佛

    老子化胡,老子在道教中是一位非常尊贵的神,被称为“太上老君”或“道德天尊”,认为他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人。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只是当年佛教从印度西来,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相信,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接受佛教,在中国传教时自己编造“老子化胡”的故事,道教徒也欣然接受,后道教徒撰写《老子化胡经》。

    老君殿

    太上老君既然是道教尊神,肯定受到道家的崇奉,与此同时也得到汉族

    民间的供奉,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日则是太上老君的诞辰,许多道家学者都来到河南鹿邑县东关的太上老君台来朝拜。

    骊山老君殿

    道教宫观。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上。原为唐代华之长生殿所在地,相传唐玄宗曾两次在此遇见太上老君降临,故称之为“降圣阁”、“朝元阁”。后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昔时殿内所奉太上老君白玉雕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唐代西域著名雕塑家元兄迦之作,今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内,殿内现供太上老君塑像,为近代所塑立。殿内窗明几净,环境清幽,殿外景色秀美,风光迷人。为陕西省重点道教开放宫观。

    巍宝山老君殿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又名清微观、清霞观。相传其址为太上老君点化南诏王细奴逻之地,创建年代不详,初为南诏祭祀太上老君之所,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湖北武当山全真道士沈妙章建此大殿,殿内原供太上老君铜铸像,现改为泥塑像,白鬓胡须,神态自若,右手握羽毛扇,左陪祀郭天师,右陪祀张天师,上悬“大赤天宫”、“青霞再现”二匾额;殿左右房舍为道士食宿之所,左侧舍额悬“片石含青”匾,内藏《青霞观山场地界碑记》石碑一通,殿后有“老君打坐石”等名胜。

    奉祀活动

    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本站推荐:重生落魄农村媳重生之贵女平妻盛世医香重生七零美好生活折锦春秦楼春凤回巢最强医圣江南第一媳锦宅

异界西游之岛主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二看书网只为原作者手石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石智并收藏异界西游之岛主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