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看书网 > 帝国霸业之崛起 > 第二百零一章【征讨】

第二百零一章【征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二看书网 www.12kanshu.com,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

    袁盎进宫时,景帝正与晁错调集粮草。可怜晁错还忙着平叛,殊不知,他已经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

    景帝问袁盎:“你曾作过吴王的丞相,知道吴国臣子田禄伯的为人吗?现在吴楚反叛,你的看法如何?”

    袁盎说:“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定会击败他们。”

    景帝很没有底气,说:“吴王靠近铜矿铸造钱币,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豪杰,在头发白了的时候举兵作乱,如果没有周全的计谋,哪里会发动反叛呢?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

    袁盎说:“吴国有铜矿煮盐之利那是确实的,哪里能得到豪杰并且诱惑他们呢!假如吴王真能得到豪杰,也应该辅佐吴王做合乎道理的事,就不会反叛了。吴王所诱惑的都是无赖子弟,逃亡铸钱的奸邪之徒,所以才互相勾引而反叛。”

    晁错跟袁盎之间,一直有着很深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可惜两贤不相容。最后发展到连面都不愿见的地步,晁错在,袁盎必避,袁盎在,晁错定走。晁错做了御史大夫后,一度调查袁盎在担任吴相期间接受吴王财物的事情,袁盎因此被免为庶人。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还对部下说:“袁盎受了吴王财物,担保吴王一定不反,现在反了,该处死他。”部下劝阻,他才放过袁盎。

    当袁盎如此对问后,一边的晁错认为袁盎说得很对。现在晁错成了七国反叛的借口,众矢之的,他的压力也很大,需要有人替他说话。袁盎这番话,无意对他是有利的。

    他以为袁盎在帮他。

    景帝说:“既然你对吴王这样了解,那么依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袁盎说:“请陛下让左右人都退下。”

    左右人都走了,只有晁错留下来。

    袁盎说:“这个计策只能让陛下一个人听。”

    晁错听了,气呼呼地走了。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袁盎献出了自己的计策——诛晁错。因为这一切都是晁错引起的,七国打的旗号也是“诛晁错”,只要晁错被诛,诸侯王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会谢罪退兵了。

    景帝沉思良久,说:“要是这样真的可以的话,我不会因为宠爱一个人而让天下大乱的。”就这样,景帝决心牺牲晁错,换取天下太平。

    袁盎回去秘密准备行装,他跟景帝已经说好了,等斩了晁错,他就会作为使者,跟宗正去见吴王,让他们退兵。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晁错人头落地就可以出发了。

    十几天后,丞相庄青翟、中尉嘉等奉命弹劾晁错,说他让陛下亲征,自己留守,还说让把徐、僮旁边吴军还没有攻下的地方给吴军,“不成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与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当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皇帝批准了:“准奏。”

    这些,晁错并不知道。朝廷派中尉嘉去请晁错,说是商量事情。于是晁错慌忙穿上朝衣跟着走了,就这样,他被骗到东市,稀里糊涂的被斩了。

    他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景帝的天下,在最关键的时刻,景帝放弃了他。

    但是晁错的死并没有能制止吴楚大军前进的脚步。袁盎带着好消息,跟宗正去见吴王,这个时候吴王已经率军攻到梁国,数次打败梁军,气势正盛。眼看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呢!袁盎被囚禁,幸好当初他担任吴相时,对一个人有恩,而这个人正好现在被吴王派来看守他,袁盎因此得以生还。

    (待续)

    补充资料:

    《论贵粟疏》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忘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其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为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妥协求和的希望破灭了,景帝于是派遣军队出发征讨。郦寄奉命讨伐赵国,栾布奉命讨伐诸齐,太尉周亚夫率领李广、公孙昆耶、灌孟、直不疑、邓公、卫绾等迎击吴楚大军,大将军灌婴率军屯守荥阳。

    周亚夫在出发前,对景帝说了自己的战略部署,他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周亚夫命令所有部队到荥阳会合,他走到霸上,赵涉建议道:“将军此番征讨吴楚,战胜则国家稳固,战败的话局势就危险了,将军能听小人的建议吗?”

    周亚夫听了,马上下车,恭恭敬敬的行礼,问他有什么建议。赵涉说:“吴王富有,手下刺客很多,知道将军要到荥阳,肯定会派人埋伏在崤渑之间等候,这条路我们不能走。再说,兵事要机密,将军不如从右路,走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最多不过迟一两天,诸侯们还以为将军没到,谁知道将军居然从天而降。”周亚父采纳了赵遮的建议,到了洛阳之后,派人到崤渑间去搜索,果然发现有伏兵,于是周亚夫任命赵遮为护军。

    此时吴楚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攻打到梁国了,梁孝王派兵迎战,数次被打败,数万人战死,只好退守雎阳。吴楚军队将雎阳城团团围住,形势万分紧急。于是梁王派人向周亚夫求救,谁知道周亚夫并不理会,率兵一路向东北的昌邑。梁国形势越来越危急,梁王派人数次向周亚夫求救,但是周亚夫始终不予理睬。梁王恼怒万分,派人向景帝上书,告周亚夫见死不救,拥兵自重。

    梁孝王是景帝的亲弟弟,是薄太后的心头肉,景帝听说梁王困窘,也是坐立不安,马上下诏给周亚夫,让他马上派兵救梁。但是周亚夫根本不奉诏,依然坚壁不出,而是派韩王信的儿子韩颓当率领骑兵截断吴楚军的粮道。

    吴楚军断了粮道,粮草接济不上,军中乏食,士兵饥饿,想要尽快结束战斗,数次挑战,周亚夫的军队始终不理不睬,而前面梁军将军韩安国也是持重善守,雎阳城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来。楚国相国张尚的弟弟张羽此时也在梁军中,他勇猛善战,又深怀家仇,屡次出兵,给了吴楚军不小的打击。就这样,吴楚军被卡在雎阳城下,进退两难。

    吴王眼见仗没法打,想要退兵,后面周亚夫的军队又挡在路上,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另想办法,派人到周亚夫营中去骚扰。

    夜里,汉军营中忽然一片混乱,睡得迷迷糊糊的士兵被惊醒,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夜色中,他们也看不清周围局势,以为是吴军来袭,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冲打到周亚夫营前。他们发现太尉的营中依然安宁,太尉呼呼大睡,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太尉都不惊慌,说明根本不是敌人来袭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很快,营中安静下来了。

    这天夜里,军士紧急来报,吴楚军向汉军营壁东南方奔去,要赶紧守备东南。谁知道周亚夫马上下令道:“派人守住西北。”守军刚刚汇集到西北,果然见吴军精兵气势汹汹的冲来,结果汉军早有防备,他们始终攻不破。

    僵持一段时间,吴楚军再也耗不下去了。很多士兵饿死了,不想饿死的,有的当了逃兵,有的投降了汉军。吴王刘濞知道大势已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率领大军,兴冲冲的跑到这里,原来是自讨没趣。看来自己真是心急了。急躁的自己碰上了淡定的周亚夫,这戏没法唱了,于是他只好率领亲信数千人趁着夜色仓皇逃走,度过淮河,跑到东越去了。吴楚军没有了头领,很快溃散了,不是投降汉军,就是投降了梁军。楚王戊在绝望中自刎而死。

    (待续)

    【正文】

    叛军主力吴楚军被击败了,在刘濞跟梁、汉军死耗的时候,他的盟军胶西、胶东、淄川、淮南军却一直不见踪影。原来,此时他们还没有走出齐国边境呢!四齐王发兵以后,派人约请齐王,让他一同起兵。谁知道齐王居然不干,这怎么行?于是胶西王他们四人率军将临淄团团围住,一定要打到齐王同意出兵为止。四国兵临城下,这怎么吃得消?于是齐王将闾马上派人偷偷跟胶西王他们联络,大家都是亲弟兄,有什么话坐下来好好说,何必一定要兵戎相见呢!胶西王他们见齐王服软,也就不再真心要打,两方谈谈停停,停停谈谈,此死吴楚军正在雎阳跟梁、汉死拼,哪里能想得到他们在这里搞外交。就这样,居然耽搁了三个月,直到吴楚军大败,齐王这边还没有谈拢,而胶西王他们居然有耐心一直等下去。

    这天,士兵们抓了一个人,是齐国的路中大夫。原来齐王在派人跟叛军联络的同时,也派了路中大夫去朝廷求救。路中大夫这是带了消息回来了。胶西王他们一问,大吃一惊,原来朝廷让路中大夫告诉齐王,再坚持几天,太尉已经击败了吴楚军,正派人向这边赶来了。这个消息让胶西王他们很是吃惊,当初不是说一定能成功吗?怎么吴楚军队这么不堪一击!看来,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黄花菜就要凉了。赶紧解决这边的问题,然后合并一处,跟赵军会合,继续西进。于是他们跟路中大夫盟誓,让路中大夫告诉齐王,汉军已经败了,赶紧投降,要不然就要遭受屠城之灾。

    路中大夫答应了,到了城下,看见齐王,路中大夫高声喊道:“大王,朝廷发兵百万,已经击败了吴楚军,正向这里赶来,千万不能投降。”四王恼羞成怒,杀了路中大夫,加紧攻城,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栾布跟平阳侯已经率军来救齐国。大势已去,四王只好撤军回国。胶西王、淄川王、济南王、胶东王伏诛,国除。而齐王因为跟四国通谋,意志不坚定,也受到非难,饮药而死。

    济北王本来也答应吴王共同起兵,他的城墙还没有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了他,他没法发兵,但幸亏他背街,最终逃过一劫。

    赵王遂驻兵在国界,一边等待,一边派人联络匈奴。朝廷派曲周侯郦寄率兵征讨,赵王退守邯郸。匈奴听说吴楚已经失败,不肯发兵。郦寄攻了七个月,还不能攻下邯郸。栾布平复齐国之后,率军来增援,引水灌城,城坏,赵王遂伏诛。至此,吴、楚、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七国之乱宣告结束。

    七国之乱看似声势浩大,其实在叛乱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潘国之间其实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同盟,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当起兵之后,有的背约,有的随意改变行军路线,表现着一盘散沙的态势。所以,七国虽多,不过是乌合之众。

    而且从将领的才能来说,七国也似无论如何也不能胜利的。主帅吴王刚愎自用,不识人才。所有的门客都得到官职,而真正有才能的周丘因为行为轻薄,却被吴王冷落。同时他一次次错过好的建议,如此平庸的军事才能?又如何能指挥战斗?所以,吴王貌似强悍,其实庸人一个。要知道,造反也是要有本事的。

    而胶西四国居然能在齐国逗留三个月,这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当汉军跟吴楚对垒的时候,四国既没有增援,也没有想办法绕过荥阳趁虚直入关中,而是始终跟齐国打太极。最终贻误战机,自取灭亡。而四国首领胶西王居然被吴王重视,真是一对糊涂人。

    周亚夫在听了赵遮的建议后,马上采用,这种从谏如流的作风,跟吴王恰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胜负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七国之乱,不像叛乱,其实更像一场闹剧。而这场叛乱给西汉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诸侯国的气焰被打消,朝廷的削藩令得以顺利实施,中央集权进一步加深,而诸侯国的权力却渐渐削弱。经过这件事之后,朝廷收回了诸侯王任命重要官职的权力,改由朝廷派遣,而朝廷派去的这些人,不断勒紧束缚在诸侯王们身上的束缚,让他们苦不堪言。搞得后来汉武帝宴请诸侯王时,平原王刘胜在大喜的场合哭哭啼啼。后来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各诸侯国分成大大小小的侯国,再也无力跟朝廷抗衡了。事实上,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权力了,拥有的只是大量的财富,不过是富家翁而已。

本站推荐: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都市超级医圣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重生之都市仙尊无上神帝深空彼岸恶魔总裁,撩上瘾神医凰后:傲娇暴君,强势宠!参天重生之妖孽人生

帝国霸业之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二看书网只为原作者大泽天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泽天下并收藏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